金融理财服务管理金融理财服务管理金融理财服务管理《对话企业家》是人民网出品的一档高端人物访谈栏目。企业负责人在节目中分享创业故事。
《消费圆桌派》是人民网、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联合推出的一档大型融媒体谈话节目。
“中国经济微观察·专家谈”系列微访谈栏目由人民网、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联合推出。
那拉提杏花谷在新疆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吐尔根乡。整个新源县野杏林面积达7万亩。
科技日报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刘霞)由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科学家领衔的国际团队,通过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引入名为CPMAC的合成分子,实现了电池能源转化效率与使用寿命的双重提升。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科学》杂志。
科技日报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张梦然)来自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多个机构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最新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们认为迄今为止最精准的暗物质探测器的基础设计。这种被称为“宇宙射电”的探测器有望在未来15年内发现暗物质的存在。
科技日报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德国弗莱堡太阳物理研究所官网24日消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下属国家太阳观测站运营的丹尼尔·井上太阳望远镜作为全球最强大的太阳望远镜,近日迎来重要一刻:其“心脏”——新型可见光可调滤波器(VTF)成功捕获到首束太阳光,这初步验证了该仪器的科学潜力。 这台由德国弗莱堡太阳物理研究所设计制造的VTF,是世界上最大的成像光谱偏振仪,现已成为井上望远镜观测系统的核心组件。
科技日报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团队开发出一种创新材料。它能扩展、变形、移动,并像遥控机器人一样根据电磁指令执行任务。
科技日报昆明4月24日电 (记者赵汉斌)23日,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云南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组成的科研团队,利用云南天文台1.2米望远镜激光测距系统,成功探测到我国远距离逆行轨道卫星(DRO-A)单角锥反射器的激光回波信号,测出星地距离约35万公里。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地月距离尺度的卫星激光测距,标志着我国在深空卫星激光测距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4月2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今年1月份至3月份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2025年1月份至3月份,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409亿美元,同比(下同)增长6.2%,其中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56.8亿美元,增长4.4%,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88.7亿美元,增长15.6%。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日前表示,我国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金融理财服务管理,拓宽跨境投融资渠道,人民币多元化资产配置功能凸显,境内证券市场对外资吸引力有望继续增强。 外资机构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A股韧性较强,且与全球市场相关性较低。
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持仓结构出现显著调整,从前十大重仓股排名变化情况看,金融股权重下降,资源股权重上升;整体重仓股分布亦倾向电子等高成长性行业。 从金融股权重收缩,到资源股强势崛起,再到科技赛道获大幅加仓,一系列动向折射出公募基金正从“估值洼地”的防御逻辑转向“业绩弹性”的均衡进取策略。
人民网北京4月25日电 (记者黄盛)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4月25日,央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期限为1年期。 Wind数据显示,当月共有1000亿元MLF到期,25日操作落地后将实现5000亿元的中长期流动性净投放。
清晨,在江苏无锡的一家纺织车间内,车间师傅准时启动自动化生产线,纺织机器在晨光中“苏醒”。 近1.5万平方米的自动化生产区域内,自动运输车在交错的生产线上有序穿行;纺织机滚轮飞转,抽出比发丝更细的纱线;生产进度、设备数据在中控台上滚动更新…… 纺织车间的变化,折射出制造业发展的“新脉动”。
神舟十九号、二十号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人民网北京4月25日电 (记者赵竹青)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对接后,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金融理财服务管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人民网北京4月25日电 (记者赵竹青)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23时49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人形机器人距离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 从走上春晚舞台扭秧歌,到中关村论坛年会上迎宾接待、写诗作画,再到马拉松赛场上奔跑竞技,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在各个舞台频频亮相走红。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机半马”比赛在北京亦庄鸣枪起跑,21公里的赛道,吸引了20支人形机器人队伍参赛。
人民网酒泉4月24日电 (记者黄帆、赵竹青)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目前,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金融理财服务管理。
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人民网记者 黄帆摄 人民网酒泉4月24日电 (记者黄帆、赵竹青)4月24日17时17分许,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人民网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牵头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记录猕猴执行自然抓取任务时的神经活动,首次发现在大脑的运动皮层中存在一种类似“GPS”的神经编码机制,能够在抓取过程中实时表征手在空间中的位置。相关成果已于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神舟十九号、二十号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人民网北京4月25日电 (记者赵竹青)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对接后,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人民网北京4月25日电 (记者赵竹青)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23时49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人民网酒泉4月24日电 (记者黄帆、赵竹青)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目前,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人民网记者 黄帆摄 人民网酒泉4月24日电 (记者黄帆、赵竹青)4月24日17时17分许,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人民网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牵头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记录猕猴执行自然抓取任务时的神经活动,首次发现在大脑的运动皮层中存在一种类似“GPS”的神经编码机制,能够在抓取过程中实时表征手在空间中的位置。相关成果已于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人民网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赵竹青)4月22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来临之际,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共青团贵州省委员会指导,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1所、十院十部、中国航天博物馆、航天科技一院702所联合举办的“星河铸剑 九天揽月”航天科普进校园活动在全国举行。 活动通过线上公开课的形式,为全国多地区大中小学生展示中国运载火箭的发展历程,为广大青少年种下一颗热爱科学、热爱航天的种子。
人民网北京4月24日电(记者赵竹青)4月21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举办相关主题活动,通过文化传承、精神宣讲、青年培育等多种方式,激励全院干部职工以航天精神为引领,为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谋篇布局“十五五”凝聚强大动力。 现场发布了2024年度“砺剑先锋”十佳团队精神,二院院长宋晓明为项目代表颁发团队精神名片,标志着二院深耕项目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人民网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赵竹青)4月23日,由科技部主办的首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科学日在中国科技馆举行。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致辞中表示,中方高度重视发展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关系。
人民网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王仁宏)今日,生态环境部公布2025年一季度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数据显示,1—3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41.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8%;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4.8%,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8%,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人民网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王仁宏)近日,水利部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蓄滞洪区作为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多次在防御流域性大洪水关键时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底牌”作用。
本报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董丝雨)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记者当天从国家林草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支持草原保护修复总投资达1100亿元,年均修复草原超4600万亩,草原鲜草总产量超5.5亿吨。
甘肃省玛曲县草原湿地风光。 朱红生摄(人民图片)本报北京4月22日电(记者严冰)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地球 是人类共有且唯一的美好家园 近年来 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让美丽画卷 铺在万里河山处 绘至青山绿水间 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 今年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让我们一起走出书卷、走入生活 感受推窗见绿、开门见景的日常风光 感叹举目皆美、移步皆画的四时美景 随手捕捉 “家门口”“山那边”的绿色美景 监制:章斐然 李鉴 策划:李楠桦 文案:王仁宏 设计:方红、郭思邈 视频制作:吴垠翰(实习生)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中国铁路西安局、视觉中国等.
参观者在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上观看环保产品。 陈晓根摄(人民图片)中国生态环保产业连续3年营收超过2.2万亿元,这是实实在在摆在我们面前的“绿色成绩单”。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湿地(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 陈 斌摄今年4月22日是第五十六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 科技创新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节,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各地积极行动,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春耕春管工作,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筑牢根基。
前不久,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优化能源供给,巩固提升农村电网,发展清洁能源”。眼下,因地制宜利用农村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对于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1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表示,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413万亿斤,比上年增产221.8亿斤,中国饭碗里装了更多中国粮。 “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来之不易。
图为在黑龙江省肇东市一处秋粮晾晒场,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民驾驶农机堆放玉米。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摄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从增产与减损两端发力,技术集成、管理创新和政策创设协同推动粮食产能持续提升。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无人机是低空经济应用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官’。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6日电 (记者马爱平)记者从12月25日至26日举行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粮食收购量预计将达到8400亿斤左右。 “今年新季秋粮收购呈现进度快、购销活、库存增的特点。
◎本报记者 朱 虹 通讯员 谷 雪 12月17日,“智慧农业+低空产业”创新发展推进会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众多农业及低空产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于此,共同探讨智慧农业与低空产业的融合发展之道。